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后蒼

后蒼,字近君,漢朝東海郯人(今山東郯城西南處),漢宣帝時的博士,曾當過少府官,精通五經,專長在《詩》、《禮》。著作有《齊詩故訓》二十卷、《詩傳》三十九卷,又講解《禮》多達數萬言,號稱《后蒼曲臺記》。

后倉是禮書傳授上的重要人物。孟卿將對於《禮》的見解與看法傳授給后倉與魯國閭邱卿,日後后倉便開始推廣《禮》學。后倉將《禮》的學問傳授給沛地聞人通(複姓聞人)、慶普,與梁地戴德、戴聖四個人。戴德因為年齡比戴聖大,人們稱他為大戴,並刪修漢初河間獻王找到的孔子弟子與後學者寫得古文章一百三十一篇,與漢初挖到的《明堂》、《陰陽記》、《孔子三朝記》、《王史氏記》、《樂記》三百十四篇,整理成《大戴禮記》八十五篇。戴聖又稱小戴,將《大戴記》刪修剩四十六篇,稱為《小戴記》。大戴則教授琅邪、徐良,小戴教授梁的橋仁、楊榮兩個人,造成了大戴有徐良的學脈,小戴有橋、楊的學脈。至於,慶普教授同族的小孩咸、弟弟的兒子王臨與薛地曹充、魯地夏敬侯四個人。王臨又將《禮》的學問教給董鈞,而曹充教給了兒子褒。《禮》才在漢朝建立起戴德、戴聖、慶普這三支學脈,孔子《禮》的學問也在這些人默默傳承之下留到今日。

后倉也是傳授《詩》的重要人物。后倉從夏侯始昌那裡學來《齊詩》,還有著作。後來,后倉將《詩》的學問傳授給翼奉、匡衡、蕭聖三個人。匡衡又教授琅邪的師丹和伏理兩個人,自此《齊詩》才有翼、匡、師、伏這支學派。

后蒼何時入祀孔廟說法有兩種,熊岫雲氏說在明嘉靖九年入祀孔廟。陶希聖氏說是在明弘治元年,當時也有后蒼入祀孔廟的討論記載。后蒼入祀孔廟時間上的折衝講法是大概在弘治,嘉靖之間。

撰稿人:簡逸光
網站滿意度調整